今年会于2025年1月9日在04-205举行了本学期期末总结班会及最后一次大组会,全体研究生和各位导师共同参加。本次组会首先由汪经理和郑经理对过去一年学院研究生的研究成果等进行总结,随后由张难高老师及郑仟教授团队中的两位同学作报告,最后老师与同学们对汇报内容进行学术探讨。
在寒假即将来临之际,汪胜祥经理嘱咐同学们寒假回家交通安全,谨防诈骗等注意事项,并讲述了学院未来的发展规划,表达了对学校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和美好期望,最后对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给予了新年的祝福。
郑经理首先对2024年学院研究生成果和员工参加的学术论坛进行总结。肯定了过去一年学院老师和同学们在学术研究上发表的论文成果以及员工在“华为杯”、“蓝桥杯”等竞赛中取得的显著成果,对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肯定,鼓励大家继续努力做好科研并积极参加学术论坛和学术会议。
郑经理嘱咐同学们实验室用电安全,个人财产安全以及回家注意交通安全等注意事项,告诫大家寒假期间要合理的安排好时间,度过一个愉快而充实的假期。同时给予同学们新年祝愿,提出未来的美好展望。
辅导员张难高老师给大家详细介绍了寒假期间学校的相关通知要求。他鼓励大家要利用好假期时间,调整好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他建议员工们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积极参与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兴趣爱好,丰富假期生活。同时也要关注身心健康,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随后,张难高老师介绍了一个血流模型解的稳定性论文。该文研究了一维血流模型Cauchy问题解的整体存在性与渐近性态。具体来说,作者首先根据渐近分析的思想分析了模型解最可能的渐近轮廓,然后利用能量估计的方法证明了该模型Cauchy问题的解全局存在,并以最优收敛速率收敛到扩散波。这是血管流模型关于非线性波的稳定性的首个重要结果,这将有助于理解该模型解的演变过程,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最后就是由张难高老师2名员工汇报自己的研究进展,老师与同学们对汇报内容进行学术探讨,并对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胡佳青汇报了《Fractal Study of Bingham Fluid Flow in Dual Porous Media》。非牛顿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性研究在石油工程、环境工程和生物工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往研究大多基于单一多孔介质中牛顿流体的讨论,忽略了双重多孔介质中非牛顿流体的研究。本研究拟聚焦于双重多孔介质中宾厄姆(Bingham)流体流动的分形特征,旨在揭示复杂地质结构内非牛顿流体行为的微观机制。基于广义达西定律和分形理论,我们拟首先构建描述双重多孔介质结构和宾厄姆流体流动特性的数学模型,结合分形维数与孔隙结构参数,能够更精确地模拟真实地质条件下的流体传输过程。
周锐本次汇报了采用相场的格子波尔兹曼方法对双液滴撞击液膜的动力学进行了数值研究,系统研究了固体表面粗糙度、韦伯数(We)、雷诺数(Re)、液膜厚度(H^*)和水平撞击间距(S^*)对液滴撞击的影响。对于平坦情况(凹槽为零),韦伯数和雷诺数越大,上升高度越大。此外,液膜厚度和水平撞击间距对最大上升高度也有重要影响,其中最大上升高度随液膜厚度和水平撞击间距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另一方面,对于粗糙固体表面,发现皇冠半径(r)与时间有关,满足$r/(2R) \approx \alpha (Ut/(2R))^{0.25}$,其中$R$表示液滴初始半径,$U$表示液滴初始速度。数值结果表明固体表面粗糙度对冠根半径的影响与单个液滴的影响类似,并且发现液膜厚度与最大上升高度成反比,这与平直情况不同。